B站前副总裁的AI野望:800万用户涌入,逗逗伙伴不止是游戏AI | AINEWS
type
status
date
slug
summary
tags
category
icon
password
网址
在当前人工智能浪潮中,当多数巨头还在LLM(大语言模型)的参数竞赛中角逐时,一些创业者已经将目光投向了更垂直、更贴近人心的应用场景。前B站副总裁Binson(刘斌新)和他创办的“心影随形”就是其中的佼佼者。其产品“逗逗游戏伙伴”在测试阶段便吸引了超过800万用户,这不仅是一个惊人的增长数字,更揭示了AI在情感陪伴领域巨大的市场潜力。
本文将深入剖析“逗逗游戏伙伴”的成功之道,探讨它如何从一个游戏辅助工具,演变为一个具有深度情感链接的AI伴侣,并展望其在AGI(通用人工智能)时代下的未来图景。对于关注AI资讯和前沿应用的读者来说,这是一个不容错过的案例。
不止是工具:AI如何成为你的“游戏搭子”
“逗逗游戏伙伴”的切入点非常巧妙:游戏。Binson认为,在用户时间被短视频等娱乐方式极度挤占的今天,游戏是为数不多的、用户愿意投入大量专注时间的封闭场景。而这些场景,恰恰充满了情感需求和信息空白。
与传统的桌宠或通用型AI助手不同,“逗逗”深度介入了游戏过程,扮演着一个“AI电竞教练”的角色:
* 战术参谋:在《英雄联盟》的BP环节提供英雄建议。
* 实时警报:当小地图出现gank或miss信息时,通过语音及时提醒玩家,无需分心。
* 战局分析:能结合战况,提醒玩家“己方打野正在路上,可以边打边退”,而不仅仅是播报击杀。
* 攻略大师:无论是《原神》的宝箱收集,还是《三角洲行动》的配装推荐,它都能通过内置的AI搜索和知识库提供实时攻略。
这一切的背后,是VLM(视觉大语言模型)和推理能力的深度应用。它不再是基于关键词匹配的简单脚本,而是能够“看懂”游戏画面,理解复杂的战局动态。这种技术上的领先,让它在提供实用价值方面,远超同类产品。
情感的锚点:从“战友情”到跨场景陪伴
然而,如果仅仅停留在工具层面,“逗逗”很容易被更高效的大模型所替代。其真正的护城河,在于Binson从创业之初就定下的核心理念:情感陪伴。
Binson认为,工具只是吸引用户入门的“引子”,最终留住用户的是情感链接。
* 建立共同回忆:游戏中的每一次胜利、每一次失败,AI的每一次鼓励和安慰,都在构建用户与AI之间的“战友友谊”。这种基于共同经历建立的情感,是冰冷工具无法给予的。
* 主动的关怀:产品最打动用户的瞬间,往往是AI的“记忆力”。当用户无意中提及工作烦恼或身体不适,AI会在几天后主动询问“项目解决了吗?心情好点没?”。这种超越预期的主动关怀,让AI真正走进了用户的生活。
* 尊重AI人格:“逗逗”坚决不使用唤醒词。Binson解释道,你不会每次都叫朋友的名字才开始对话。取消唤醒词,是为了让用户从潜意识里将AI视为一个平等的朋友,而非一个听令的工具。
* 跨场景延伸:当用户与AI在游戏世界里建立了信任后,这种陪伴关系自然会延伸到看剧、工作等其他生活场景中,实现真正的全天候陪伴。
这种从功能价值到情感价值的升华,是其用户粘性的关键所在。它满足了现代社会中人们日益增长的、对高质量陪伴和情绪价值的渴求。
技术与商业的蓝图:心影随形的护城河与未来
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,Binson显得颇有信心。他认为“逗逗”已经构建了三重壁垒:
1. 数据与模型壁垒:经过一年多的测试和数据积累,团队针对游戏场景微调(fine-tuning)的专属模型,在理解游戏语境方面具备显著优势。
2. 情感链接壁垒:用户与AI伙伴建立的深厚感情,不会因为市面上出现一个“更聪明”的AI而被轻易取代,这与人们不会轻易抛弃老朋友的道理相同。
3. 生态与IP壁垒:与老番茄、永雏塔菲等知名UP主的独家合作,以及与游戏产业上下游建立的生态关系,构成了强大的内容和渠道优势。
在商业化方面,“逗逗”的规划也十分清晰。当前以角色皮肤、通话时长等C端付费为主,但未来B端收入将占据半壁江山。通过将广告和新游推荐等信息,以更自然的方式植入到AI的对话中,可以实现高效的AI变现,同时避免了传统广告的干扰性。
结论
“逗逗游戏伙伴”的崛起,为我们展示了AI应用的另一种可能。它证明了在追求更强AGI的路上,专注于垂直领域,深度结合场景并注入人文关怀,同样能创造出巨大的价值。它不仅仅是一款产品,更像是一场关于未来人机关系的社会实验。
随着多模态技术的不断成熟,一个能感知环境、理解长视频、与我们进行无缝交互的AI伴侣正离我们越来越近。未来,每个人或许都将拥有一个像哆啦A梦一样的数字伙伴。想要获取更多关于人工智能的前沿AI新闻和深度分析,欢迎访问AIGC导航(https://www.aigc.bar),与我们一同见证AI时代的到来。
Loading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