揭秘OpenAI七年前面试:AI大牛的试炼与AGI之路 | AI资讯

type
status
date
slug
summary
tags
category
icon
password
网址
在当今人工智能(AI)浪潮席卷全球的时代,进入OpenAI、DeepMind这样的顶级实验室,几乎是每一位AI从业者的梦想。但你是否好奇,在ChatGPT问世之前,这些定义了AI未来的机构,是如何筛选那些能够推动AGI进程的顶尖人才的?
近日,Meta研究员Lucas Beyer发起的一场关于“最酷AI面试”的讨论,引出了纽约大学助理教授、AI领域的知名学者谢赛宁的一段珍贵回忆。他详细描述了七年前在OpenAI经历的一场长达五小时、全程白板编程的“极限”面试。这不仅是一段有趣的往事,更是一扇窗口,让我们得以窥见AI黄金时代前夜,巨头们对未来人才的独特洞察与严苛标准。想要获取最新的AI资讯和深度解读,欢迎访问AI门户网站 https://www.aigc.bar

OpenAI的“极限试炼”:学习与解决未知的能力

谢赛宁回忆中,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莫过于2018年在OpenAI的经历。这场面试的核心形式是:在一个小房间里,进行长达五个小时的会议,包括白板编程和研究报告。
这听起来就极具挑战性,而真正的考验在于面试内容。面试题并非来自题库,而是由OpenAI联合创始人、强化学习领域的大神John Schulman亲自手写的一份关于强化学习问题(交叉熵方法中的方差崩溃)的完整描述。
这其中的关键点在于,谢赛宁当时坦言自己“对强化学习几乎一无所知”。而这恰恰是OpenAI想要考察的核心: * 现场学习能力: 面对一个陌生的、前沿的领域,能否快速吸收信息、理解问题本质。 * 第一性原理思考: 在没有现成答案的情况下,能否回归基础,通过研究、推导,最终在白板上给出解决方案并清晰地演示出来。 * 研究潜力: 这场面试不像是在招聘工程师,更像是在寻找一位能够独立开辟新方向的研究伙伴。它考验的不是你已经掌握了什么,而是你探索未知的能力有多强。
这种方式筛选出的,是真正具备原始创新能力、能够从0到1解决问题的人才,而这些人正是后来构建起LLM大模型)和ChatGPT等革命性技术的基石。

巨头们的“识人术”:风格迥异的面试哲学

除了OpenAI,谢赛宁还分享了在其他几家顶级AI实验室的面试经历,展现了它们截然不同的选人哲学。
* DeepMind(旧版):残酷的知识马拉松 在与谷歌合并前,DeepMind的面试以“残酷”著称。候选人需要在两小时内,尝试解决超过100个涵盖数学、统计和机器学习的理论问题。这种方式旨在全面考察候选人理论基础的广度和深度,确保其拥有扎实的底层知识。
* Meta FAIR & Google Brain:学术界的“教职面试” 相比之下,FAIR和谷歌大脑的面试更像是顶尖大学的教职面试。面试过程更侧重于与顶级科学家的深度学术对话。谢赛宁提到,他曾与何恺明、Ross Girshick等大神探讨计算机视觉研究,还曾向Noam Shazeer(Transformer论文作者之一)解释如何将Transformer应用于视觉数据——一个在当时极为前沿、鲜有人关注的话题。这表明,这些实验室高度重视研究者的视野、品味和引领未来的潜力。
这些风格迥异的面试,共同勾勒出了一幅顶级AI人才的画像:他们不仅需要具备深厚的理论功底和出色的编程能力,更要有探索未知的勇气和定义未来的视野。

从面试看未来:七年间AI领域的巨变

回顾七年前的这些面试题,我们不难发现,它们正是今天人工智能技术浪潮的源头。当时讨论的强化学习难题、Transformer的跨领域应用,都已成为构建当今大模型的核心技术。
John Schulman后来评论说,谢赛宁是当时最早接受这种面试的两个人之一。这让我们不禁感叹,那些看似“刁钻”的面试题,其实就是这些机构的研究者们当时正在思考和攻克的真实世界问题。
谢赛宁的感叹“当时根本不知道未来七年世界会发生多大的变化”,也道出了所有人的心声。正是这些在小黑屋里用白板推演公式、在会议室里激烈讨论的先行者,通过一次次这样的“试炼”,最终为我们带来了ChatGPTClaude等改变世界的产品。

顶尖AI人才的核心素养:我们能学到什么?

通过这些顶级大厂的面试故事,我们可以总结出未来AI人才所需具备的几项核心素养,这些素养远比单纯掌握某个Prompt提示词)技巧或工具更为重要:
  1. 扎实的理论基础: 无论是DeepMind的百题测试,还是OpenAI的现场推导,都离不开坚实的数理和机器学习功底。
  1. 强大的自学和解决未知问题的能力: 这是OpenAI面试模式的核心,也是在技术飞速迭代的AI领域保持竞争力的关键。
  1. 前瞻性的研究视野: 能够洞察技术发展的趋势,在无人关注的领域进行开创性思考。
  1. 清晰的沟通与表达: 无论是白板编程演示,还是与顶尖科学家对话,都需要将复杂的思想清晰地传递出来。
对于有志于在AI领域深耕的人来说,与其焦虑于追赶层出不穷的新模型,不如静下心来,打磨这些更为本质的核心能力。
总而言之,谢赛宁等人的面试经历,不仅是一段段有趣的行业轶事,更是AI发展史的缩影。它告诉我们,每一次技术的巨大飞跃,都源于对最基本问题的深刻思考和对未知领域的不懈探索。想要持续关注AI领域的最新动态和深度分析,不错过任何一条重要的AI新闻,请锁定权威AI门户 https://www.aigc.bar,与时代前沿保持同步。
Loading...

没有找到文章